2023年5月16日早九点半,商学院新青年先锋社在京东实训楼顺利开展了“非遗文化进校园”的社团活动。该活动邀请到了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泥塑”代表传承人--贺风勤老师。栩栩如生的泥塑背后所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技艺的精妙,学生们通过对泥塑的观摩与体验,感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,激发着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第一排左数第四位为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泥塑”代表传承人--贺风勤(贺凤平)老师)

活动最初,贺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泥塑文化的时代变化,并强调了当代非遗传承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坚守与传播之心。“当下国家大力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承,我们已经老了,时代是属于你们的,传统的文化值得被年轻人们看到!”非遗传承人以最质朴的语言呼吁着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。

贺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一个个泥塑背后的故事主题“孝道、勤劳”,她长在乡村,又用自己的双手去讲述这片乡土的故事。在这位非遗传承人的嘴里满是对泥土、对这项传统手艺,又或是对济宁这座城市不可割舍的热爱。而这份热忱更是深深的打动了在场同学们的心。

贺老师的技艺继承人(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11级毕业生)刘倩茹老师,以学姐的身份对学生们进行了鼓舞,在职业教育的培养下,学生们可以将传统文化当作第二课堂,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最新发展相结合。不仅如此,该活动不仅仅停留在非遗文化的传播与鉴赏层面,更是“将非遗文化进校园”推动到了实践的层面,通过让学生实际体验泥塑制作,以达到唤起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在实践中实现技艺的传承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刘倩茹老师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贺老师在指导学生做泥塑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贺老师在展示如何初步塑性)

该社团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们认识非遗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,更重要的是,让非遗文化在当代青年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。“非遗进校园”的社团活动推动了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,现代与传统相融合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了当代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自信。非遗文化不应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陌生词条,应当是年轻人所熟知、所应用、所创新的精神土壤。在华夏大地的肥沃土地之上,百花齐放,当代青年会开出属于自己的时代之花。